关学研究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研究刊物 >> 关学研究 >> 正文
西北大学“新时代关学的传承与创新”学术研讨会主题发言
发布时间:2018年11月08日 00:00   浏览次数:

廖可斌

(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主任、教授)

 

谢谢关学研究院刘老师、魏老师、王老师的邀请。对我来说,参加这个活动真的是来学习的。因为在座各位的专业,可能都是哲学或是历史。像舒老师就是既研究思想史,又研究历史。他是吉林大学金景芳先生的学生,金先生就是既研究哲学,又研究历史。我自己是中文系的,主要研究领域是明代文学。我之所以来参加这个活动,是因为我对关学很感兴趣。因为中国古代广义的理学,宋明理学,包括关学,文学的关系非常密切。宋代理学和文学的关系还在将合未合之际,到了明代几乎就合为一体,清代好像又分开了一点。明代最早的重要的文学家,像宋濂、刘基等,都是理学北山学派的何基等人的传人,是他们的两代或者三代的弟子。紧接这些浙东作家以后,就是在“靖难之变”中他们被杀之后,在文坛占主导地位的,是江西的文人,他们基本上都是双峰学派的饶鲁和崇仁学派的吴澄的传人。这是明前期的情况。

到了明中叶,影响最大的是复古运动。我原来研究过复古运动。不少研究者很注意复古运动与关学的关系,与陕西的关系。复古运动的领袖李梦阳是陕西人,他在河南开封长大,但他是在陕西考的举人,是在陕西接受教育的。当时的提学使是杨一清。杨一清后来当了大官,当了大学士。复古运动还有一个代表人物康海,以及一个重要人物王九思,他们都是陕西人。明代复古派“前七子”一共是七个人,我认为最重要的当然是李梦阳、何景明和康海。康海中状元对复古运动起了巨大推动作用。上述事实,使大家都关注这个复古运动为什么会兴起?它与关学、关中的学术和思想文化背景有什么关系?复古派“前七子”后面就是唐宋派了,代表人物是唐顺之、王慎中,大家都知道唐宋派阳明心学有很大关系,是直接在阳明心学的启发和引导之下,转而学习唐宋作家的作品,所以形成所谓唐宋派。再往后就是公安派、竟陵派。公安派是直接在王学的左派、或者说异端的影响下形成的。当时心学文学的关系非常密切,是直接的关系,不是间接的关系。李卓吾这些人就是公安派袁宏道等人的老师,给他们打开了思路,提供了一种理念。他们在这个思想观念的启发下,直接把它文学化、美学化,直接地把它运用到文学里面去,这就孕育了所谓的公安派。明晚期的文学,除了文人文学之外,还有俗文学,就是小说、戏曲。小说、戏曲开始是在民间流行,后来要在文坛上给它地位,要认定它的文学价值,要肯定它的合法性,理论依据哪里呢?完全是从心学这里来的。心学讲“百姓日用就是道”,写人的日常生活的,写人的喜怒哀乐、七情六欲的,那就是最重要的,最真实的,最有价值的。这就直接为晚明的通俗文学的兴盛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。

我们今天把哲学和文学分开,是受西方近代学科分类体系的影响。其实中国古代,几乎没有哪一个文人会认为自己是一个纯粹的文人。中国古代人认为“一为文人,便不足称”。就是说,你如果只是个纯粹的文学家的话,那你在社会上就不会有很高的声誉,像“文人无行”之类的看法还很可能会落在你头上。中国古代的文人,在他自己的观念中,是将自己当作一个“士”的。“士”的概念不同于文人(文学家),也不完全等同于现代所说的“知识分子”。“士”是一个特殊的阶层,有特定的身份和使命。西方似乎没有形成这样一个阶层。中国古代之所以形成这样一个阶层,与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有很大关系。西方文化是以宗教为中心的,像伦理的问题、道德的问题、人生观的问题等,主要通过宗教来解决。而中国古代宗教的作用是有限的,或者按照西方的观点讲,道教、佛教都算不上宗教,都是一种智慧。因为它没有绝对的信仰,宗教必须是唯一的信仰,只相信唯一的神。中国的道教、佛教非常开通,它没有唯一的神,非常灵活。它主要是一种人生观,一种生活的智慧。道教、佛教的最高境界都是没有偶像的,不相信什么东西,最后相信的是一种智慧,是一种自己的理性。所以说中国古代的宗教影响非常有限。那么中国古代的道德问题、人生观的问题靠什么解决呢?就靠儒学以及道、佛为核心的思想。不是靠信仰来引领的,而是靠一种理性、思想来引领的。所以中国古代的儒学所担负的责任和使命就不一样了。

第二,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和西方不一样,西方长时期是封建制,都是分封诸侯。大的诸侯可能有几百万人口,小的诸侯可能只有几千个人口,诸侯领地的权力都是属于诸侯自己,最多聘几个管家。而中国秦汉以后,不再实行封建制,而是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,封建诸侯名存实亡,权力集中在中央君主手中。君主不可能一个人管理这么大一个国家,又不可能分封诸侯,因为分封就会导致分裂,导致战争。于是皇帝就需要大量的文人知识分子来帮他管理这个庞大的国家,所以文人士大夫就必须参与政治,就一定要把“致君尧舜上,再使风俗淳”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。他们有政治理想和抱负,客观上也有这种机会。西方早期的知识分子是没有参政的机会的,他们只能去画画,去谱曲,学写诗。所以西方专业的画家、作曲家、诗人比较多,他们把文学就看成一种技艺,所谓art”,就是技艺,就是写美好的形象,人的情感,尽可能用非常巧妙的语言形式,尽可能写得好看,写得很漂亮,感到审美的愉悦。西方的文学是纯文学,而中国的文学从来是和道德、政治结合在一起的。当然后来也有一定程度的分流。总体上看,直到清朝灭亡以前,中国的社会结构是这样的,知识分子的身份是这样的,知识分子对自己的定位也是这样的,那就是我一定要道德、政事、文章兼擅。自己既要继承道统,还要维持政统,传承文统,要集思想家、政治家和文学家于一身。

因此,中国古代的文学家从来就不想做一个单纯的文人,从来都想做一个道德思想家;还要能够经世济民,有很大的现实作为;同时自己又有很高的文化艺术水平,能够写出非常好的文章,包括文学作品和论著,即做到所谓“立德、立功、立言”三不朽。所以中国古代的文学和理学关系非常密切。我们后来把它们割裂开来,文学是文学,哲学是哲学,这样一来,很多文学现象就讲不清楚。反过来讲,我们离开了文学里边所表达的那种丰富的思想感情来讲哲学,有时候恐怕也是非常枯燥的,恐怕是缺乏血肉的。我出过一本小书,叫《理学文学论集》,当然是很肤浅的,谈不上什么见解,特别是研究哲学的人看来那都很肤浅。但是我认为中国古代理学与文学关系非常密切,值得深入研究。

关于关学的特点,前面几位先生讲的非常好,我简单讲一点。中国古代,譬如宋朝,版图远远不像现在这么大,竟然能形成那么多的学派,那是真正的百花齐放,真正的充满活力。当时每一种学派的风格都不太一样,舒老师是四川人,讲起蜀学滔滔不绝,信手拈来,如数家珍。我自己是湖南人,湖南人也有自己的学术,即湖湘之学。我又在浙江工作过二十几年,对浙江古代学术也有点感受。这几个学派的风格就不一样。关于关学的特征,上午杨国荣老师概括得非常好,它强调主体的自主性,强调实践品格,特色非常突出。浙江学术,从王充,中间王阳明,再到黄宗羲,再到近代章学诚,再到鲁迅先生这些人,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富于怀疑批判精神,这中特色我觉得也很难得,很宝贵。那我们湖湘之学的风格特点是什么呢?我觉得是经世济用。从胡宏这些人,到曾国藩,到毛泽东,都有这个特点。我觉得毛泽东与湖湘之学是有关系的。至于蜀学的特点,我觉得刚才舒老师讲得好,我的体会是融会圆通,非常通达。很多东西可能不是那里原创的,但是到那里以后,人们觉得区分那么多没什么意义,于是找到相通之处,然后灵活运用。我们在研究关学的时候,不要有独尊的想法,要承认学派的并存。多样化是最有生命力、最合理的一种状态。

关于如何进一步开展关学研究,刚才舒老师和其他老师出了好多主意,包括一些基础性的工作,比方说加强网络传播,撰写关学通史,整理编纂更完整的关学学案等。我觉得所谓关学研究包括几个层面。一个是对古代关学文献、理论体系等的研究;二是对历代关学研究的研究;三是努力创建新关学。我们现在要搞关学研究,恐怕主要还是前两个方面。能不能创建“新关学”,“新关学”到底应该是什么?应该是自成一体的思想体系,即在继承传统关学的基础上,要对天地万物、社会历史、人生、经济社会等进行思考,提出系统的见解。我们提出要创立新关学,我想应该有那个意思在里面,即不仅研究古代关学、不仅展开关学研究的研究,还要有新的创见,自成体系。但我看很难,这是要出大儒,要风云际会,才有可能实现的,但是可以作为发展方向。另外,像刚才讲到的关学与史学、与文学之间的关系,关学与不同学派之间的关系,不同的地方学派如关学、蜀学、湘学、浙学之间的比较研究等,都值得研究。

 

(刘峰整理,魏冬审定)


西北大学关学研究院版权所有

地址: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太白北路229号  邮编:710069

电话(传真):029-88302493  Email:xdxs@nwu.edu.cn        后台登陆